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奴隶交换尝试说-《大明守村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实百姓始终偷摸干户籍之外的事情,包括开假的路引,大家都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。

    衙门现在人手不足,官员们刚刚经历了战争,有漏洞,衙役会从中捞取一点好处。

    前些年的时候,百姓们挑着自己家地里出产的东西进县城卖,是要收税的。

    后来有人和朱元璋提过,朱元璋一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也会弄到东西去卖,很不容易,再交个税,日子怎么过呀!便给免了。

    免了农户的税,有的小商人也装扮成农户的样子,总不可能随身携带户籍,丢了怎么办?

    出远门才有路引,守城门的官兵与市场管理的衙役全知道,商人会给他们一点好处,他们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    匠户同样,他们是要交税的,铁匠、木匠、瓦匠等工种。

    关键他们交的税比种地的百姓多,百姓种地必须种麻和桑树,种桑树用来养蚕,不种的和不养的人,得交更多的布帛与生丝。

    宁国府和应天府没有表面上说取消什么,只是在实际操作上改变了。

    所有县城的所在,少了守门的人,随便进出,小商人也一样。

    大的商人,就是货物多的不行,除非他们愿意蚂蚁搬家,一天运一点东西,要么很多人,每人一次携带一点。

    然后去问开店的商人,问他们的货从什么地方进的,他们必须在进货的时候就留账报备,说不出来就由他们承担那个税钱。

    匠户以前是按照人头收税,天知道他们一天干多少活儿,有的匠人手艺好,收费高,无法收集数据。

    如今匠户不收钱,没人到他们家要,他们以前也不会主动去衙门交。

    百姓种地呢!同样不管他们种啥,一般村子的里长要负责。

    包括下丘村的朱宜长,他倒不是强制村子的哪一户必须如何,别人生病了,或者是遇到其他情况了,整個村子的人一起帮忙。

    县里的人每年会派人到村子看情况,种了多少东西。

    现在两个府的人不看,尤其是不愿意种桑树的人,养蚕麻烦。

    最大的麻烦不在于留着成熟的蚕弄蚕宝宝,而是等着蚕宝宝逐渐长大后,需要大量的地方来喂。

    放在外面,有天敌,好在现在还没有矮化的桑树,否则更难弄了。

    大家更愿意种棉花和苎麻,这两样全能做衣服,只有绣工手艺好的人才愿意养蚕,她们能够赚更多的钱。

    关键她们除了这个,干任何其他的工作都没这个赚钱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