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即便只是拍摄花絮,《娱乐实习生》这档综艺依旧收获了十分可观的即时观看数。 节目组并没有因为《熔炉》的反响而特别对待,一小时的花絮仍保持着“分享真实”的原则,没有乱七八糟的音效特效,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剧本,如果不是少了个旁白,看着就像纪录片一样。 黑底白字,“熔炉”二字缓缓浮现在正中央偏上的位置,接着是“第二组”、“编剧:袁萧”等主创团队的信息。 这些介绍不只出现在片头,随着画面亮起,嘈杂的声响涌入,十几个助手中间,耳朵上夹着原子笔的袁萧出现在特写镜头里,旁边再次显示出了“编剧袁萧”的字样。 “这是生怕观众记不住我的脸啊!”袁萧在《空碑》的时候就这么哭唧唧地说过。 紧接着,镜头推进,道具师乔远苏和美术师手中拿着作图工具,一笔一笔地在白纸上打出整个舞台的设计草稿。 【好专业……咦,我还以为是用电脑画的】 【不是的啦,涉及到具体尺寸、比例尺什么的,好像都得先手绘】 镜头聚焦了一会儿乔远苏和美术师后,又转移到邬盎她们。 服装师和乔远苏一样,正伏案作画,笔下逐渐勾勒出秦绝、于青等演员的轮廓,手边已经有了几张草稿,熟悉《熔炉》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其中一张是“琴”囚服的雏形。 包括邬盎在内的两个化妆师坐在一起,面前摆着一排演员们的正面大头照片,她们一边对着镜子在自己脸上试妆,一边看着照片,凑过去与服装师讨论。 画面再转,七八个穿着节目组制服t恤的助手站在一处,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提前出现,正是和他们讨论着的秦绝。 她面容认真,手里还拿着一个两个巴掌大的本子,这时镜头拉近,给到本子特写,只见左侧如四格漫画一样描画着粗糙的分镜,右侧则密密麻麻写着台词、动作,以及额外用红笔标注的人物心境。 “对,这个地方的打光板如果能再往上一点……对,张牧老师头部的侧后方。” 秦绝说话的音量适中,夹杂在众多的讨论声里,配合着手势和指向,和工作人员沟通着。 画面平移,狭小的工作间里,录音师杨冬和几个助手调试着设备,桌面杂乱,零零碎碎放着各式各样的收音麦,麦架就放在椅子上,视觉上比平时举起来看着还要沉重。 “这套衣服的尺寸可以……” “不行,我觉得这个机位还是……” “袁编剧!您看下这里……” “总感觉还差点意思,你说这个摆件是不是放在这会好一些?” “原告:琴,男,汉族……” 妆造的修改,摄像机的调试,布景的打造,演员的念白……声音处处交叠在一起,最直观的感觉便是忙乱。 第四轮,比前几轮更令人深切地感受到,在这样的压力下,在这样的信念下,每个人是多么的争分夺秒。 突然,画面和嘈乱的声响戛然而止。 屏幕过了一个漆黑转场,再亮起时,“龙雅剧院”的牌子明晃晃出现在中央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