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四章 长安恢复中-《老子就是要战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倒是有条不紊的发展着,李文优带着西凉军队在不断的剿贼之中。

    而李适则是在努力把自己在天水的产业开始一点点搬迁过来。

    当然,天水那边还是留下了一个分厂。

    毕竟如果整个抽调过来的话,李适感觉天水的白条失去了产业支撑怕是会崩溃掉,来一场经济危机导致的革命也说不定。

    就算是李适也不敢这么弄,毕竟李适对货币还是有着敬畏感的,清楚知道它的威力。

    不过,长安这边人更多,李适感觉自己白条的市场就更广泛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现在印鉴变成了长安太守的印鉴而已,随着自己的饮食行业,一点点的坐稳市场,李适相信这个白条一定会流行起来的。

    时间一点点的过去,看着麦田中的小麦们由青转黄,然后一点点熟得沉甸甸起来,

    远远的望过去,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麦田,风吹起来绵延起伏,好似波浪。

    这一幕看起来相当壮观,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有几分说不出的心潮澎湃。

    基本上所有路过的平民看着这一大片的麦田,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驻足。

    因为这麦田不仅是宽广,甚至里面的每一株麦子,都比自己精心挑选的出来的麦子要大,结出的粮食要多,对农民们来说,没有什么是比这更加吸引着他们的了。

    有了这处稻田作为吸引,李适的屯田营想要传授他们有关他们的种植技术,都不需要怎么样去宣传,亲民兵们的报名变得踊跃起来,那些屯田营下去的斗食,更是受到欢迎。

    而法衍看着长安收获,露出了满意笑容,这里面有李适的功劳,当然也有自己的努力。

    而且这次长安城的粮食收入上报上去可是一个天大功劳,说不定自己便能真正成为长安长史,这可是千石官职。

    李适到是从容的命令着屯田营的将士们拿着掠网开始收割麦子。

    这是工匠营发明出来的一种收割工具,就是种是用竹编、绳索、刀片和手把组成的收麦工具,使用掠网一上午可以收2到3亩麦子,效率是镰刀收割麦子的至少5倍。

    而看着小麦被将士收集称量,最后报出了整整每亩四石多的斤重,至少法衍乐开了花。

    而李适看着这次大丰收,也流露出了相当满意的神色。

    因为自己的农业工业化的方式至少靠着自己东凑西凑,各个营地配合被证明是可行的。

    而且这么多粮食,自己也终于可以去尝试弄出一点蒸馏酒了。

    毕竟酒水这东西已经够费粮食了,蒸馏酒更费废粮食中的费粮食。

    以前医疗营没有配备蒸馏酒,那是因为李适实在是穷。

    但现在随着这次丰收,李适感觉自己明年,应该能勉强弄出些蒸馏酒来供给医疗营了。

    酒水这东西是属于朝廷专营的,李适去买了一些淡的可以就算了,更重要是贵。

    所以,李适直接打消了在医疗营中储备蒸馏酒的想法,一直以来只是用热开水替代。

    但现在,自己终于有了足够的粮食,自己可以开始弄点蒸馏酒出来了。

    而且随着粮食的充沛,自己也不用这么索索扣扣的过日子了,也能花粮食来招募人修筑长安的道路。

    反正李适牢牢的记得,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。

    总之,有了足够的粮食,李适颇有几分海阔天空的感觉。

    虽说跟着吴一能做交易了,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缺粮。

    毕竟随着李文优接手,也不需要李适单独出钱了,甚至李文优还补了李适一万匹野马,算是对李适这次提前交易的奖励。

    不过,跟吴一搭上的线,李文优便直接拿过去用了。

    对于这样的行为李适并没有多说什么,难道自己还要跟李文优说,这条线一定要自己跟吴一对接吗,这是嫌弃自己命太长吗?

    另外,今年李适今年最大的收货是来自医疗营,因为医疗营中有人找到了人参。

    当然,淳于紫苑没把它叫做人参,而是叫做地精。

    经过淳于紫苑的测试后,确定了它的确是有着滋补身体的作用,所以,原本的枸杞保温杯中开始加入了人参片,正式成为枸杞人参茶。

    而有了第一株人参作为参考后,李适马上发动了平民。

    贴出告示,告诉他们进山采药的时候顺路去采集人参,自己以良心价格每二十文一斤的价格收购,附赠一张价值五馒头的白条。

    这时候,李适为代表的长安政府已经多少有了几分威信,对于李适下达的命令,自然有药农乐意去顺手采摘,这可是五个馒头啊。

    当然李适也开始尝试人工培养人参,成不成终归要试一试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