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94【攒钱不如磨刀】-《大宋泼皮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翌日。

    落日的余晖,染红了天边的云霞,形成大片大片的火烧云。

    一辆车马上,一名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,将头探出车窗。

    似是看到了什么,小女娃稚嫩的脸上顿时露出惊奇之色,忍不住大呼小叫。

    “阿爹,阿娘,到郡城了!”

    闻言,袁铁匠心头一动,赶忙掀开车厢的麻布门帘。

    只见官道尽头,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巨城。

    近十米高的城墙,竟一眼看到两侧的尽头。

    城门口,不断有商队和行人进进出出,好一幅繁闹的景象。

    袁工匠只觉心潮澎湃,忍不住感慨一声:“到底是郡城,远不是临淄县能比的。”

    事实上,临淄县以前也阔过。

    往前倒个七八百年,还没有益都郡呢,临淄才是青州,乃至整个山东的核心。

    北齐天保七年,废临淄,建益都。

    史书上这一句简简单单的‘废临淄,建益都’,可不仅仅只是修建一座城池,还将临淄的经济、文化、政治,以及最重要的人口,全部都迁到了益都。

    一旁的妇人啧啧称奇道:“这么大的城,要住多少人哟。”

    “只怕不会少于十万人。”

    袁工匠到底是搞建筑的,凭借城池规模,便推断出城中住户的大致数量。

    一旁的妇人忽然问道:“当家的,到了郡城之后,俺们住哪?俺可是听说了,郡城的房子贵的很哩,外城一间小院都得好几百贯钱。”

    这段时日,袁工匠虽帮韩桢办差,得了不少赏钱,零零总总加起来将近百贯。

    放在临淄县是一笔不小的积蓄,但在郡城就有些不够看了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袁工匠先是一愣,旋即迟疑道:“莫要担心,县长既然让俺们来,应会安排的。”

    以县长的为人,既然把他叫来郡城,定然会安排妥当,总不至于让他自己一家老小租房子住罢?

    闻言,妇人点了点头,心里安稳了一些。

    这段时日的付出,让韩桢成功在临淄县百姓的心中,树立起了说一不二的守信形象。

    信!

    古人讲信,也守信。

    没有所谓的契约约束,但每个人都下意识的遵守,哪怕只是口头应下。

    背信弃义者,不管是谁都会唾弃。

    举个例子,司马懿。

    历史上篡逆之人有不少,王莽、杨坚、朱晃、郭威以及赵匡胤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人在史书上的评价,有好有坏,但大体上,后人谈及时还是保持着较为客观的评价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