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三八章 亲王衔郡王-《乱清》
第(2/3)页
关卓凡隐晦地说,放眼整个欧洲大陆,奥地利江河日下,绝非普鲁士心腹之患。若国王陛下宽宏大量,不以为甚,甚至以德报怨,奥地利君臣上下,必感恩戴德,异日若有大变,必会坚定地站在普鲁士这一边,至不济,也会保持中立。
总之,饭嘛,是要一口一口吃滴。
关卓凡的这封信,虽说是“密信”,可事关国家气运,威廉一世并未独享,而是传诸重臣,温和派、强硬派,都看了。
御前会议,从上午开到太阳西斜,中午,君臣都不过只填了几块点心。经过漫长而激烈的讨论,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:不打了。
强硬派虽然依旧心有不甘,但不能不服膺于关卓凡的“擘画明白”,理智和恐惧最终战胜了狂热和贪婪。
尤其是对奥地利境内发生革命的恐惧,压倒了攫取战果、扩张领土的贪婪。普鲁士君臣,不论强硬派还是温和派,心里都明白,哈布斯堡王朝本来就风雨飘摇,若再遭受如此沉重一击,恐怕确实支持不住。哈布斯堡王朝一旦坍台,奥地利必生大乱,革命固然难免,德意志之外各民族,也会扯旗放炮,要求“民族自决”,那个局面,想一想就头皮发麻,真不是目下之普鲁士收拾得来的。
还有,强硬派承认,不能排除法国出兵的可能性,普鲁士也确实不能同时和法、奥开战——非但如此,即便单挑法国,现在也不是时候。德意志诸邦,不论是自己的小弟,还是刚刚打服了的奥地利的小弟,都尚未有效整合,关逸轩亲王说得对,“总还要两、三年的时间,才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”。
另外,关卓凡关于奥地利帝国“成分复杂”,不够“纯粹”,不宜并入“大德意志”的论述,也搔到了普鲁士君臣的痒处。
关亲王说得对,奥地利既然已经失败,就不能再算是普鲁士的障碍和敌人了,普鲁士的障碍和敌人,已经另有其人,从现在开始,就应该把主要的资源和精力,放在搬开真正的障碍、对付真正的敌人上面了。
普鲁士政府发表声明:接受中国政府的和平倡议,停止军事行动,和奥地利政府展开和平谈判。
中国政府的“和平倡议”,居然响应如斯,世界再一次轰动了。
普、奥两国,在布拉格展开谈判,中国首相关逸轩亲王、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充任调停人。两位大人物当然不能亲自与会,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作为中国首相特使,法国外交部长卢修斯作为法国皇帝特使,参与谈判。
普、奥双方,达成以下协议:
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,并永远不得干预德意志事务。
石勒苏益格-荷尔斯泰因归属普鲁士,成为普鲁士“石勒苏益格-荷尔斯泰省”。
第(2/3)页